“形似风羽安吉白,入口甘醇惹人爱。杯中起舞人心醉,茶香座上待君来。”从引种下山到规模种植,从建立品牌到名扬四海,安吉白茶的品牌发展之路,正如其叶脉一般,以一叶为始,不断壮大、延伸……
1980年,一株野生于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桂家山上的茶种被发掘,后经安吉县县林科所科技人员无数次剪插介入无性繁殖,成功培育并命名为“白叶一号”茶苗。此后,安吉白茶渐渐开始在全县域推广,借改革开放的东风顺势有为,如今种植面积已达17万亩,年产量1890吨,年产值25.3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成了一片实实在在的“金叶子”。
1997年6月,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始指导县农业局茶叶站提交“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据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后,安吉县采用“母子商标”创新模式,即同时使用“安吉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与企业自有商标。其中“母商标”主要用来树立品牌形象,“子商标”主要用于明确生产者的职责,最大程度明确了生产者对“母商标“的责任和权益,较好地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的矛盾。
2012年,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动与县农业局对接,以安吉白茶协会为依托,合作建立了集调研、宣传、培育、规范、维权、监督、归档于一体的“安吉白茶”证明商标专业品牌指导站,指导茶农创牌争牌,推动整个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2018年,在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基础上,安吉白茶再次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这标志着安吉白茶从产地、产品到品牌得到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的知识产权保护。截至目前,安吉县已拥有涉茶商标1362件。
近年来,安吉县坚持“做大一产、做优二产、做美三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做好品牌提质增效文章,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提升发展安吉白茶产业的实施意见》《安吉县加快提升发展白茶产业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等全面涵盖茶园生态改造、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全产业链培育的综合扶持政策,县财政每年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奖励和扶持,有序推进茶园证数字化工程、订单农业发展、品牌规范管理、企业转型升级等一批亮点工程。目前,安吉县已基本形成种植生态化、加工规模化、包装特色化、经营品牌化和茶产业、茶经济、茶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安吉县以科技兴农为着力点,通过‘个转企、小升规’不断提升安吉白茶企业规模,引导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企业化的高标准来规范茶农生产,提高安吉白茶品质。”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安吉县制定《安吉白茶生态茶园建设标准》,编制标准化生产技术管理操作手册和生产模式图,实现了地理标志产品安吉白茶标准从县级标准到省级标准、再到国家标准的“三级跳”,目前已累计建成1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6个省级标准园、10余个市县级标准园。在加强对茶企、茶农技术指导的同时,安吉县还通过“院企”“校企”合作优势互补等形式,先后开展了“安吉白茶加工工艺研究”“白叶茶多茶类加工技艺”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研制符合安吉白茶生产特点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
安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品牌发展过程中,安吉县建立了一套“六合一”的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即将茶园证管理、会员管理、年检管理、包装管理、微信公共平台服务、官方网站管理6项功能进行整合,并开发集金融功能和“六合一”管理功能的“安吉白茶金溯卡”,对全县250余家安吉白茶协会成员单位进行统一编码、统一印制防伪标识,实现了安吉白茶全程跟踪与溯源;同时全县域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和精品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安吉白茶全程风险防控机制,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网格化监管,创新监管网格体系建设,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漏死角监管格局。目前,安吉县已累计建成国家级无公害农产认证茶园6.2万亩,绿色(有机)认证茶园2.6万亩,14家企业通过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认证面积1万余亩,成为全国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体系示范县。
如今,依托生态茶园的特色资源,融合采摘体验、文体休闲、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同步开发建设,安吉县建成了白茶祖、茶博园等景区,还设立了一批集采茶、制茶、品茶、购茶及观茶艺、学茶道为一体、以白茶特色为主基调的休闲设施,不断拓展安吉白茶的产业价值和特色带动功能,推动实现茶园向景区的转变。而安吉白茶也正沿着品牌发展之路,香飘九州、名扬中外。(本报记者 王国浩 通讯员 潘柏林)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