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外观专利侵权的赔偿标准一般在5000元以上至30万以下之间确定,最高的赔偿金额不能超过50万元。具体赔偿数额还会根据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如制造商、零售商、销售额、侵权行为人等等1。如果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难以确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2。
专利法》第六十五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第二十条 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可以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可以视为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
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可以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乘以每件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
第二十一条 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专利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赔偿数额;没有专利许可使用费可以参照或者专利许可使用费明显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依照专利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确定赔偿数额。
第二十二条 权利人主张其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合理开支的,人民法院可以在专利法第六十五条确定的赔偿数额之外另行计算。
赔偿标准通常受到地区法规和具体案例的影响,因此具体的赔偿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专利侵权的赔偿标准涉及多个方面:
1. 实际损失: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方赔偿因专利侵权而直接遭受的实际损失。这可能包括销售额的减少、市场份额的丧失等。
2. 不当得利:如果侵权方因专利侵权而获得了不当得利,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方返还这部分利润。
3. 许可费用:被侵权人可以主张侵权方应支付合理的许可费用,即如果侵权方想要合法使用该专利,需要支付的费用。
4. 诉讼费用:在一些司法体系中,被侵权人在获胜的情况下可以要求侵权方支付其律师费用和其他诉讼成本。
5. 惩罚性赔偿:在一些情况下,法院可能判定侵权行为是恶意的,从而决定对侵权方进行惩罚性赔偿。
赔偿标准的具体确定还可能受到当地法律体系和专利法规的影响。因此,建议在具体情况下,咨询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以获取准确和具体的法律建议。
外观专利侵权赔偿标准是指:当一方侵犯了另一方的外观专利,那么另一方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赔偿。通常情况下,有三种赔偿标准,即停止侵权、赔偿损失和赔偿利润。
首先,被侵权方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以避免进一步损失。
其次,被侵权方应该获得合理的经济赔偿,以弥补因侵权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实际支出、收入损失等。
最后,被侵权方同时可以要求侵权方支付其因侵权而获得的利润。
专利侵权赔偿标准是指在侵犯他人专利权时,被侵权人可以主张的经济权益。2017年,中国对专利侵权赔偿标准做出了重大调整,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利权的保护和侵权行为的惩罚。本文将从专利侵权赔偿标准的定义、适用范围、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专利侵权赔偿标准是侵犯他人专利权后,赔偿给被侵权人的经济损失和非经济损失的金额。依据《专利法》相关规定,专利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承担经济赔偿责任,包括因侵权行为造成的实际损失和侵权人所获得的利益。
2017年,中国最高法院发布了《关于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明确了专利侵权赔偿标准的计算方法和适用范围。根据这一解释,专利权人可以主张的赔偿金额包括了实际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权利用费用。
专利侵权赔偿标准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这些因素,专利侵权赔偿金额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
专利侵权赔偿标准适用于所有侵犯他人专利权的行为,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在侵权行为被确认的情况下,专利权人可以根据相关规定主张相应的赔偿金额。
专利侵权赔偿标准的调整对于维护专利权人的权益和打击侵权行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赔偿标准和计算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创新成果的权益,促进知识产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2017年专利侵权赔偿标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为侵权人带来了更大的法律压力。专利权人应当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
专利侵权的损害赔偿,应当贯彻公正原则,使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损失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专利侵权的损失赔偿额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计算:
(一)以专利权人因侵权行为受到的实际经济损失作为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是:因侵权人的侵权产品(包括使用他人专利方法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使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的销售量下降,其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每件专利产品的利润所得之积,即为专利权人的实际经济损失。
(二)以侵权人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全部利润作为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是:侵权人从每件侵权产品(包括使用他人专利方法生产的产品)获得的利润乘以在市场上销售的总数所得之积,即为侵权人所得的全部利润。
(三)以不低于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合理数额作为损失赔偿额。对于上述三种计算方法,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用。当事人双方商定用其他计算方法计算损失赔偿额的,只要是公平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予准许。
根据最新的《专利法》修正案,实用新型专利的侵权行为已纳入到赔偿范围内。赔偿金额将按照侵权行为情节、恶意程度、侵权影响以及实际损失等综合因素来确定。
同时,考虑到保护创新和惩罚侵权的原则,对于恶意侵权行为的赔偿金额可能是实际损失(或者侵权所得)的1至5倍。此外,在赔偿标准执行中将参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布的侵权赔偿指南,并对惩罚性赔偿进行更加严格的规范和约束。
你好:
对于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权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有明确规定:
第五十六条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专利侵权纠纷是指侵权责任人与专利权人在是否侵权上发生了意见分歧,需要双方举证,由专利管理部门调处。
专利侵权是指侵权责任人对侵权行为供认不讳,并愿意承担相应侵权责任。
专利侵权有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种。
一、直接侵权行为。
1、行为人直接使用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
2、行为人直接使用专利权人的产品、发明;
3、行为人直接销售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
4、行为人直接将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产品的外观设计进口;
5、行为人假冒他人的专利,为了自己生产经营的目的,不经专利权人的允许,直接将专利产品对外销售,获得了很多的不法利益。就算行为人可以提供产品的来源,但是这种行为依然属于侵权行为,需要立即停止。
二、间接侵权行为。这种行为不属于直接构成侵权,行为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诱使他人帮助自己侵害专利权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