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板块”,这里风景正好!——江阴以创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江阴,约占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上市公司的数量却在全国占比达百分之一,上市公司总数名列全国县级行政区第一。多年来,由这些企业组成的“江阴板块”不断扩容,形成了江阴县域经济发展的亮丽风景,也让人们不禁探寻江阴企业的发展奥秘。
回望江阴在建国70年来走过的历程,从率先探索“苏南模式”实现“农转工”,到主动抢抓浦东开发机遇实现“内转外”,再到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量转质”,这片土地上的企业家们始终凭借“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精神坚守实体经济。在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挺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以创新实现提质增效、以品牌引领“江阴制造”的发展主旋律始终在江阴回荡。
位于江阴的阳光集团的智能生产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产品销售中掌握了话语权并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王欣 摄
穷则思变
今天的华西村因集体致富而广为人知,被誉为“天下第一村”。而50余年前的华西村则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上世纪60年代,华西大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带领村民平整土地、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改变了华西贫穷落后的面貌。但当时苏南地区农村的普遍情况是人多地少,吴仁宝意识到,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华西大队势必成为一个“高产穷队”。1969年,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吴仁宝抽调20名村民在杂草丛生中建起了村办企业小五金厂。他不敢让领导知道,遇到视察,甚至要关上厂门、疏散人员。也就是这个“秘密工厂”10年间为华西村创造了上百万元的利润。
华西村真正获得发展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村里请来了上海的工程师,每周末对工人们进行技术指导。在华西村,“礼拜天工程师”最多时一次达到了一百多人。然而在当时,由于政策的不明朗,“礼拜天工程师”促进工业基础技术流通的做法却被视为“干私活”“赚外快”,甚至可能受到纪律处罚。往返于上海市与江苏乡村之间的“礼拜天工程师”们多少有些“偷偷摸摸”。直到1988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科委关于科技人员业余兼职若干问题的意见》,允许科技干部兼职。人们的创造力被进一步释放,“礼拜天工程师”也走到了阳光下。“‘礼拜天工程师’的到来,帮助华西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人,拓宽了华西人的眼界和思路。”如今的华西村书记吴协恩表示。也就在1988年,华西村成为江苏省首个“亿元村”。
除了华西村,同一时期,位于江阴的法尔胜泓昇集团在1966年成功试制成功手摇钢丝绳,1978年完成高强度胶带钢丝绳顶替产品的研发,1983年研制生产出被称为金属制品的皇冠产品——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1994年成功自主研发了大桥用缆索;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的前身江阴县船舶修造厂在1968年制造出第一艘钢制船——长捞三号,1973年工业产值突破万元大关,1992年产品成功地由驳船转轨为机动船,1998年开始承接万吨远洋船舶,实现发展跨越……江阴以创新为支撑的实体经济道路已可窥知一二。
开放求索
纵观江阴的经济结构可以发现,其外资规模持续增长、对外贸易连创新高,与早年间江阴打下的开放经济基础密不可分。
“法尔胜的目标是成为国际化视野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法尔胜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周江如是说。对于这一目标,法尔胜早有布局。1983年,法尔胜了解到,我国使用的钢帘线轮胎普遍依靠进口,如果攻克这一技术,其市场收益不言而喻。1年后,法尔胜就成功研发出轮胎用钢帘线。而彼时在国际钢丝、钢帘线制品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贝卡尔特集团被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市场所吸引,正在寻求合作伙伴,由于法尔胜在国内钢帘线领域的技术优势,两家企业一拍即合,达成合作,在江阴先后建立了5个合资企业并引进大量外资,带动我国钢丝及钢帘线技术实现跃升。
早年一次随团出国的经历,让阳光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阳光集团)董事长陈丽芬意识到企业要走向国际。1993年,阳光集团开始将面料出口。为了掌握国际标准,花色、颜色等国际流行趋势,陈丽芬频频参加国外展会,也因此引起了国外企业的“忌惮”。随后,阳光集团以国际顶级品牌的产品为标杆,引进先进设备、积极进行技术、工艺等的研发。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对企业“走出去”的门槛进一步放开和加入WTO的契机,阳光集团在2003年实现产品大量出口,迅速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公司更从2008年至今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纺织品技术委员会(ISO/TC38)国际秘书处工作。“正因为我们前期的技术、团队、理念已经成熟了,才能在市场上‘爆发’,也因为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产品销售中掌握话语权并获得国际认可。”陈丽芬说。
无论是技术“引进来”还是产品“走出去”,正是江阴企业对创新的执着,让它们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了更多发展空间。
优化转型
在发展中,江阴政府和企业意识到结构优化的重要性,这其中,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作用愈发凸显。
海澜集团的一次大转型来自“壮士断腕”。海澜集团的前身,由周建平创办的江阴市新桥第三毛纺厂经过多年发展成为江苏三毛集团。1995年,江苏三毛集团以穿西装、打领带的小男孩形象加上“SANMAO”及“三毛”字样的文字及其图形组合提交的商标注册申请被核准注册。但随后,《三毛流浪记》漫画作者张乐平的家属对江苏三毛集团进行起诉,企业陷入官司之中。案件过后,周建平意识到其中的隐患。2001年,他将“三毛集团”正式更名为“海澜集团”并于次年推出“海澜之家”品牌,不断打造品牌价值。
“我们坚持把竞争优势建立在创新优势上,持续加快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着力推动‘第一动力’裂变为‘最强动力’。”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如是说。多年来,江阴市聚焦实体经济,不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2016年,江阴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产业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将获得相应资金支持。
记者在调研江阴企业近年来的创新发展“脉络”时,也看到了很多知识产权的“身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建设了中药配方颗粒智能生产车间,其技术为自主研发,实现了工艺参数与过程控制的实时检测与监测;因江阴的相关创新与人才政策而来到这里创建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的海归博士后顾铭深知知识产权对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公司成立之初就针对核心技术提交了中国专利申请并获权,紧随其后开展了国际专利布局,筑起知识产权保护网;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王炳来告诉记者,公司除自主研发外,积极通过军民融合、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等方式,让更多创新成果得到实际应用。
“可以看出,江阴的一批创新企业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尤其是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善于运用专利、商标和标准等知识产权手段保护创新成果,获得高附加值的产品创新价值,推动了企业国际地位的提升,引领了江阴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教授袁健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评价。
营造环境
在创新企业众多的江阴,构筑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目标。
回忆起自己办理的第一件商业秘密保护行政执法案件,江阴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潘文伟依旧记忆犹新。2011年,江阴市市场监管执法大队接到贝卡尔特的举报,称其员工离职后非法使用其在贝卡尔特工作期间掌握的商业秘密生产制造专有设备和相同的钢丝产品。这样涉及专业技术的案件没办过、怎么查?一时让潘文伟有些苦恼。执法大队到贝卡尔特大致了解了具体情况,找到相关的技术鉴定机构,判定是否侵权、造成损失等情况……逐渐厘清了案件的头绪,掌握了更多被举报人侵权的证据。几个月后,执法大队“收网”,成功让被举报人停止侵权,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近几年来,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制度日趋完善,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改进中,这一点我们在江阴和无锡地区的知识产权维权活动中深有体会。”贝卡尔特北亚区研发和工程高级副总裁、江阴首席总经理俞志高告诉记者。2015年4月,由江阴市6部门联合在贝卡尔特组建了江阴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
2017年5月,江阴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办公室、江阴市知识产权局建立了上市公司知识产权保护联盟。该联盟涵盖江阴市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及行政职能部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致力于构筑政府与企业以及企业间的交流平台,积极探究知识产权领域热点、难点和新型问题的解决方案,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江阴在全国的县域经济中独树一帜,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比较复杂,所以成立这一区域性的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非常有必要。今后长电科技一定积极参与联盟的各项工作,为联盟长期有序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贡献力量。”被联盟推举为理事长的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潮在该联盟成立仪式上表示。
今年,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调整,江阴市知识产权局被划分到江阴市场监管局下,与江阴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光亚一起工作的很多同事都是新面孔。“将江阴市知识产权局纳入江阴市场监管局,对我们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让我们的一些知识产权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我们正在积极做出调整,进一步做好衔接,探索更加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陈光亚对于自己的工作依旧干劲十足。(吴珂)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相关阅读:“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 |【宁波篇1】探秘新时代的红帮技艺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 |【宁波篇2】创新引领霓裳蝶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专栏 |【宁波篇3】科技风到,吹出满园瓜果香